香港文汇网讯(实习记者杜杰)7 月 29 日,呼和浩特市与驻呼高校共建“一区两基地”启动仪式在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盛大举行。“一区两基地”指的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与呼 市 7 所高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在和林格尔新区共同建设内蒙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校协同创新基地和高校创业实训基地,简称为“一区两基地”。
建设启动:科技新区将发展成为“呼市标杆”
启动仪式前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参观了内蒙古 5G 产业创新基地、3D 打印实验室与实训中心、内蒙古智能物流园和内蒙古高性能超算平台,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询问, 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方向性建议和指导。 市领导考察 5G 产业创新基地现场启动仪式上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黄雅丽同志;自治区科技厅孙俊青厅长;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书记贺海东同志分别进行了致辞,对“一区两基地”建设中已有成果、存在不足、日后重点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为“超级算力协同创新中心、3D 打印创业实训中心”进行了揭牌,对“内蒙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校协同创新基地、高校创业实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和林格尔新区与 7 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将着力推进与各高校的合作项目。
在科技领域合作方面,和林格尔新区已与驻呼高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内农大张和平教授科研成果转化衍生的科拓生物综合研发试验生产基地项目、内大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内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中科超算共建的计算物理联合实验室等,扎实推进的高端血清和血清替代物的研发及生产应用技术开发、疫苗及诊断试剂生产用动物血清和培养基的开发与产业化、云计算应用技术研发等项目,建成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及人才实训基地等高校人才培养基地。
这些集聚发展潜力和代表性的合作项目都推动着和林格尔新区成为呼和浩特市未来的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算力及应用高地和经济要素集聚洼地,作为日后自治区和首府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和林格尔新区正在把科技和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成长为呼和浩特市区域发展的新标杆。
双向赋能:探索科技兴蒙的“呼市模式”
高校是孕育科技创新发展的沃土,而产业勃兴、城市振兴也以更广阔的实践机会、研究空间来反哺高校的学术研究。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政府牵头、高校参与、企业合作来打造创新联合体,以双向赋能的方式激发内蒙古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一区两基地”的建设中,高校与政企正是以双向赋能的方式开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奥普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端血清和血清替代品的研发及生产运用技术开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博奥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合作的“云计算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内蒙古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BIM 技术 3D 打印及电子科技研发”项目等都是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代表。 “一区两基地”校企合作列举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以平台思维打造“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的“一区两基地”,按照“众人划浆开大船”的路径,提升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科研转化速度、资本吸引力度、 自主创新强度、资源整合幅度,为中国中西部城市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新区科技振兴的“呼市模式”。
顶层设计:创建地校合作的“呼市样板”
“一区两基地”,是盘活地区沉淀产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以内蒙古大学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研发基地项目为例,这一项目是以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导,将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学术研究转化为种质资源保存与表型分析、代谢与营养调控、高效繁育技术、智能繁育管理、重大疫病防控等 5 个具体方面,项目建成后,将为自治区草原家畜种质源的保护利用和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对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效解决好种源和耕地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区两基地”的建设下,高校与企业在本土进行深度合作,对盘活地区沉淀产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产学同步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两基地”,是呼市吸引和留驻人才的“智慧聚集地”。今年 7 月 15 日,呼和浩特市政府正式印发《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 10 条(试行)》旨在吸引大学生在呼就业创业,吸引家乡人才回呼创新创业。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聚集地,但每年高校实习生、毕业生却大量外流,究其原因必然存在实践基地的匮乏和就业企业的稀缺这一选项。“一区两基地”的建设与人才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为呼市发起聚集高精尖人才的强大攻势,在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中迎来机遇。
“一区两基地”,是呼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诗与远方”。举办此次启动仪式的智能制造园是“一区两基地”的重要承载平台,产业园区占地528.12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238.56,建有 16 栋标准化厂房、12 栋研发兼生产楼、3 栋综合配服务楼、1 栋停车楼、1 栋宿舍楼,满足企业从辉化到研发再到生产的不同需求,目前已入驻企业 30 余家,产业涉及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等;二期占地 235.47 亩,可根据各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厂房建设;三期占地54.09亩,计划联合各大高校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园区。
“一区两基地”建立了以高校科研为主体、企业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校合作模式与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必将增强呼和浩特的城市创新驱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建设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正如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书记贺海东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讲到的:“建设‘一区两基地’就是发挥新区的平台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和自治区驻呼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搭建集科技成果供给、需求、中介、资本等为一体的科技转化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