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行动
首页 旅游 大文记者探访2021年内蒙古66个“网红打卡地”——内蒙古博物院

大文记者探访2021年内蒙古66个“网红打卡地”——内蒙古博物院

香港文汇网讯(实习记者张宇宁)内蒙古博物院依托收藏、馆存和研究成果,通过陈列和展示,开展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突出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己任,开展公众教育…

香港文汇网讯(实习记者张宇宁)内蒙古博物院依托收藏、馆存和研究成果,通过陈列和展示,开展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突出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己任,开展公众教育

社会教育是博物院馆的重要工作。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把维护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根本任务和工作的重点。在展馆中展示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状况,增强参观者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博物院积极组织流动博物馆进社区,并引导和促进“文物收藏热”的形成,举办义务鉴宝活动等。推出了“走进博物院”系列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邀请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参观博物院的“巾帼英雄展风姿”活动,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各族青年代表举办“传承五四精神,飞扬青春风采”活动,经常推出马头琴及蒙古族礼仪礼俗专场演出,展示了内蒙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进了民族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打造强大的特色收集陈列,展示内蒙古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内蒙古博物院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通过陈列展示突出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内蒙古的恐龙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及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博物院“远古世界”展厅是目前全国博物馆中最大的单体展厅,展厅里白垩纪早期生活在内蒙古的世界上最早、迄今为止亚洲白垩纪最大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查干诺尔龙和我国最大的猛犸象,使用恐龙生态复原、多媒体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了内蒙古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地下宝藏”厅带领参观者走进地下探寻宝藏,慨叹内蒙古丰富的地下资源。“草原雄风”、“风云骑士”等展厅介绍了北方民族的发展史,特别是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龙、凤,展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内蒙古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等,突出反映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学习、融合及共同发展。参观者在这里感受自治区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体验参与的快乐,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研究的佳地,大众文化的家园

内蒙古博物院自2008年3月31日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230多万,每年的参观人次始终保持在100万左右。2009年,内蒙古博物院一项调查显示,40%的参观者是已经来过三次以上的,这表明,博物馆正在成为重要人文参观景点,群众的文化需求及文化品位正在提高,对博物馆的参观已经由走马观花式转变为学习研究型。这源于近年博物馆场馆的改善、陈列手法及陈列内容更加鲜活等,培育了大批观众群。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大文君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