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网讯(实习记者吴梅)秋日的呼和浩特市保合少镇恼包村,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别具一格的新民居点缀在山间,道路两边的照明灯整齐排列……恼包村已大变样。
“还好国家和政府哩政策好,才让我们村发展起来,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咯” 恼包村村民张小全说。虽然生活有了起色,但是,如何巩固乡村振兴成果,让恼包村高质量发展,恼包人应该做些什么?这是许多恼包人在思考的问题。
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求发展,整合资源提升造血功能,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如今的恼包村村民,正在经历着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
面貌之变:荒凉山村旧貌变新颜
穷乡僻壤,家徒四壁,这是过去恼包村的标签。
“雨天出门两脚泥,晴天出门一身灰。”“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遭遇洪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庄稼收成好不好,全靠老天下不下雨。”……这曾经是恼包村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浪潮让恼包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使得这个由蒙、汉、维、满、回五个民族构成的偏远小山村旧貌换新颜,覆盖全村的道路宽敞明亮,卫生医疗、养老服务、文化建设等相关项目不断完善,村里不仅有了垃圾清运箱、公厕、游乐场……甚至还引进了物流、把物联网建在自家的门口。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恼包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村委会立足本村优势,通过产业发展、移民搬迁、生态补偿等渠道,多措并举为村民创收增收。2011 年 6 月,村委会筹集资金成立恼包村民粮油供应站,按季免费为村民发放米、面等粮食,基本满足了村民们的主粮食用需求。村集体还为村民出资 4000多万元办理了农民养老保险,每年为村民代缴合作医疗费 61 万元。对老弱病残生活补贴和及时救助、慰问老党员,为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每人补贴15000 元的助学金。2017 年以来,恼包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乡村振兴作为总体指导方向,发挥优势,补足本村各项事业的短板,乡村振兴效果明显。
同时,恼包村积极打造“擘画绿色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恼包”的名片,规划建设涉及物流园区,村民宜居小区、文化产业园区、颐和生态农业园区、民俗美食街、敖包生态公园,坚持打好“两红”文化牌(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使恼包村成为农旅文集一体的富美乡村。这不仅为村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拉动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发展之变:整合资源增强造血功能
“有一句古话讲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一步我们村还要继续努力,让日子继续好下去。”这是恼包村人的一个发展愿望。
通过走访得知,恼包村村民目前的收入来源为种植业、打工、自己经营小店、从事旅游景点的服务业等,他们认为想要长远致富可以从互联网高科技、加工业、延长相应产业链等方面入手。2014年,村委会了解到村民们迫切发展的愿望,经过多方考虑,以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本村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村集体自筹、村民众筹和政府补贴等方式,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物流区,把物联网建在家门口。目前已进驻顺丰快递、申通快递、百世货运、韵达快递等18家物流企业,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余万吨,解决了村里“购物难”的硬骨头,该项举措也为本村及周边村民解决就业岗位3000多个,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提高村民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之变:从“要我富”到“我要富”
“李主任,最近我家想扩大餐馆规模,增加两个分店,请问能开不?”张小英回忆道。2017年的一天下午,她来到恼包村村委会,找到了村委会主任李恒彪,了解扩大分店的相关要求。“有这个想法,村委会当然要大力支持,我们大家的日子是要闯出来,拼出来的,不是靠等出来的,只要你家分店合乎规定,我们就给你落实下来。” 李恒彪说。
原来,张小英家人多地少,连自己的父亲也要打零工补贴家用,是村里面出了名的垫底户,都说“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当村里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她就与丈夫商量着在家门口开个餐馆。把想法给村委会说明之后,备受村委会的鼓励,于是狠下心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租了一间40平米的屋子开起了一间餐馆,起初由于欠缺经验,生意并不太景气,但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现在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近100万元。
现在张小英经常报名参加关于美食类的培训,眼界拓宽了,技能提升了,准备在2025年将餐饮规模再一次扩大。谈起今后的发展,张小英眼里透露出一种渴望。
向村干部反映要求扩大餐饮规模的,张小英不是第一个。
今年43岁的村民李福贵在恼包村是颇有名气的餐饮大户,最近也在忙着扩大自己的餐饮规模,在现有的资金周转能力内,再增加一个火锅分店,谈及顾客来源的问题,李福贵说:“哪里担心没顾客哦,我跟一家旅游公司合作,一般报团来村里旅游的顾客,都会考虑来我家尝尝,我只管负责好伙食就得了。”李福贵还介绍,如今,恼包村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恼包村的懒汉、闲人逐渐少了,找项务求发展的人逐渐多了,麻将声、吵架声逐渐少了,歌舞声、读书声逐渐多了……恼包村先后荣获“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呼和浩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个充满希望的恼包村正在奋力前行。” 李福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