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可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为全面诠释“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主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24日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深刻诠释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新智慧。
新能源技术革命翻开人类社会的新篇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背后的推手是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技术创新在新能源革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进行深度转型。新能源技术是在能源革命公式中新建立的生产函数,其中加入了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条件,推动着人类社会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不同时代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能力的体现,引领着科技突破、智能驱动以及合作的多样化。
新能源技术开创了人类生活新引擎,如同原始时代的火种、农业时代的铁器、工业时代的内燃机和电力,将人类社会文明再一次向前拓展。较之于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技术所具有颠覆性,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新能源格局、开启全球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增程式技术、电池储能技术等是当下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因而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道路。
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中国经验
自我国发展新能源技术起,建设什么样的新能源技术时代、如何建设新能源就成为国家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敏锐抓住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各国经验,重视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治理新能源乱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造福人民。当今中国把握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对内大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外扩大新能源技术关键资源,增强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为中国老百姓提供用得好的新能源技术服务。以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为例,一方面,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具有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有利于实现碳减排达峰目标。根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向全生命周期净零排放迈进》显示,在2020年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平均单位行使里程碳排放中,柴油车平均碳排放最高,为331.3gCO2e/km;汽油车平均碳排放次之,为241.9gCO2e/km;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碳排放为211.1gCO2e/km。另一方面,从消费者对续航里程与充电桩的焦虑而言,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是一种符合当下出行现实条件的补能解决方案。该种方案既有力解决了城市居住环境下可能无法安装充电桩及公用快充设施不完善给消费者带来的里程焦虑,让消费者不再为续航里程与寻找、等待充电桩位而苦恼,也给其带来了极大的驾驶舒适感,备受好评。由此可见,推动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既符合了国家“双碳”政策发展要求,也给老百姓创造了一个“移动的家、幸福的家”。
依法促新。中国加快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立法工作,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等,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顶层法律设计已初步形成。通过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立法强度,提高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执法力度,维护关键新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和技术安全,筑牢国家新能源技术安全发展的保障体系。严厉打击新能源技术的虚假宣传、诈骗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新能源领域的良好生态。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异军突起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进行降碳减排、保护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知识产权、反击市场垄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是传递正能量的典型代表之一。
交流合作。中国坚持以“四项原则”为指引,不断为全球新能源发展与乱象治理提供技术合作、信息商品及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方案。举办世界新能源大会,为新能源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依托联合国相关组织,深度参与新能源全球合作的多边活动;积极进行中俄、中美、中欧以及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领域交流合作;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开展同沿线国家的新能源事业合作。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该协定的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覆盖全球30%人口、29.3%GDP和27.4%的贸易额。RCEP的区域成分积累原则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使得汽车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积累,多个成员国的中间品都能叠加计入增值标准,将强化亚太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由此可见,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但在RCEP成员国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而且还对外宣传了中国整体形象。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高度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超越了国家、宗教、文明等差异,反映了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中国推进全球和平发展的应有担当。
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新能源车企应以新能源技术为抓手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站位更高、思考更远,并且秉持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认识。在构建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应坚持“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的合作理念。只有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新能源车企加强彼此间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寻求更低碳环保的发展新模式。寻求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倡导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
形成立体协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架构。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国际能源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因此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中国等科技实力、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在新能源领域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共享。通过鼓励各国新能源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共建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包括但不限于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储能研究中心等,努力构建起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发展体系,为人们的低碳出行、健康生活提供安全稳定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在新能源促进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是维护国际新能源技术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努力做新能源领域技术发展的贡献者、推动者、捍卫者、建设者。
来源:理想汽车法规研究院 作者: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