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汇处,北疆好风光。
前不久,记者来到包头达茂旗满都拉口岸。在中蒙边境757界碑处看到,满载进口煤炭的集装箱、等待查验的出口商品车、接连装卸的调运现场、轰隆隆的扩建施工现场……现场一片繁忙。
“我在满都拉口岸工作7年多了,现在往返口岸的公路宽了、平了,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多了,货运车辆、旅游车辆,还有不少来口岸考察和调研的公务车辆,口岸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包头海关监管一科关员武振国说。
满都拉口岸是呼包鄂地区唯一的国家常年开放陆路口岸,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其经济腹地呼包鄂榆城市群是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工业体系完备,对煤炭、铜精粉、铁矿石等资源类产品有稳定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满都拉口岸由季节性对外开放至单年货运量突破300万吨,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登上了大舞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口岸原有的通关秩序。面对疫情的冲击,包头海关举全关之力,探索研究将传统的货物通关模式调整为“散改集”吊装作业,走出了一条高效的通关之路。
在吊装作业模式下,蒙古籍货运车辆载货驶入口岸零公里处的作业区,通过平面吊实现载货集装箱的转移,即“人货分离、分段运输”非接触式接运,大大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压力。同时,包头海关不断优化查验模式,实施“预约通关+集中查验”“错峰外调+延时服务”等便利化措施,调整作业时间为“早八晚八+周六通关”,巩固智能电子卡口读秒放行通关成效,并对货运通道进行提档升级,将原有的“两进两出”通道升级为“四进四出”,过卡通关效率提升一倍以上。2021年、2022年货运量连续两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现有的3个进口煤炭仓储场地面积实在有限,已经满足不了周转需求了,请你们给想想办法!”面对企业反映的仓储难题,包头海关创新性地提出“以箱代储”改革建议,以进口煤炭集装箱堆存代替传统储煤大棚散存,并指导企业建设进口煤炭集装箱仓储场地,做好功能区域划分,静态仓储能力提升至25万吨,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
与此同时,包头海关积极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指导监管场所建设智慧场站信息化平台,通过标记划分作业区域、安装集装箱监管信息采集设备,实现监管场所、运输工具、卡口、监管设备的动、静态数据分级展示,建立集装箱三维堆存图像,对车辆、货物的“进、出、转、存”和通道卡口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做到了进出口货物监管“心里有数,轨迹可溯”。
“上半年,我们进口煤炭142万吨,与去年相比又有大幅增长,我们对口岸发展充满信心。”内蒙古元北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负责人贺西格图说。
为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包头海关积极落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细化措施34条,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关长接待日等活动,实施“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
“我公司第一次进口铁矿石,业务流程都不太熟悉,和包头海关说明情况后,他们派专人指导我们办理相关手续,为我们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内蒙古都灵能源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斯琴毕力格说。
7月1日,装载29.8吨进口铁矿石的集装箱货车从蒙古国驶入满都拉口岸,标志着该口岸今年恢复了铁矿石进口业务。包头海关积极落实铁矿石“先放后验”“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查验、通关”双预约服务,将现场固废筛查与布控查验工作相结合,保障国门安全的同时实现通关“零等待”,助力企业重拾信心。
“现在很多流程可以通过网上办理,审批少了,流程减了,通关更快了。前两天我公司代理出口了一批旧车,4点多申报,5点就出境了,非常给力。”达茂旗凯丰报关有限责任公司尹戈表示。
2023年以来,包头海关围绕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大宗商品进出口专用口岸的发展定位,结合绿色智能陆路码头创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智慧监管,精准服务。上半年,口岸过货量242.9万吨、进出口值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6%、290.3%,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
乘借“一带一路”东风,草原深处的满都拉口岸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潜力,未来还将更富活力。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蔡冬梅 格日勒图
通讯员: 郭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