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行动
首页 鄂尔多斯 一粒沙的世界:从“一阵黄风”说到“万紫千红”

一粒沙的世界:从“一阵黄风”说到“万紫千红”

香港文汇网讯(记者王月 通讯员张伟 白伊林 张诗曼)在鄂尔多斯市的版图上,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占到了全市面积一半以上。多少年来,全市人民凭借毅力和坚韧,将原来一阵黄风过的沙漠彻底…

香港文汇网讯(记者王月 通讯员张伟 白伊林 张诗曼)在鄂尔多斯市的版图上,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占到了全市面积一半以上。多少年来,全市人民凭借毅力和坚韧,将原来一阵黄风过的沙漠彻底降服,并在上面创造了万紫千红的景色。

库布齐沙漠,作为全国第七大沙漠,横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30多年前这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每年出现沙尘暴50多次,沙区百姓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艰难生活,屡屡出现沙进人退、远走他乡的情况。

“过去库布齐沙漠的面积占到了全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沙漠给达拉特旗的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特别是种植这一块,有的春季的农作物的种了几茬才能保住苗,就是说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达拉特旗沙漠治理专家吴向东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启动,生活在库布齐沙漠边缘的达拉特旗政府与人民一道开始了与黄沙的斗争。锁住口边风头起,拉挡沙丘前后移。当时,与沙漠争地的人们,依靠肩扛手挖,硬是把黄沙中的点点绿色,连成了线、聚成了片。实现了治理总面积达到900多万亩。目前,库布齐沙漠已有1/3面积被绿化,植被覆盖率由30年前的3%提高到了53%,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达拉特旗沙漠治理专家吴向东说:“过去咱们人工造林就是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那个时期的想法,主要是想尽快在沙漠里把树种活,让沙漠绿起来,把沙丘固定住。通过几十年的治理,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已由过去的沙进人退变为现在的沙退人进,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得到了彻底治理。”

沙漠里不但有了绿色,更有了人气,旅游热度日益提升,实现了从因沙致贫到因沙致富的转变。

“有一些地方,比如说我们现在身后的这个大沙漠,这里有大概两到三万亩的一个区域。我们是永久不进行绿色治理的,我们希望把它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保留下来。”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总经理李方说,“我们本地的蒙中医医院,他们会经常过来采集这里的中药,据他们介绍,我们这里目前已经恢复到了190多种野生的中药材。 ”

在位于库布齐沙漠腹地的库布齐种质资源库中,5200份种子被完美封存。不仅有沙柳、甘草、梭梭等十种适宜沙旱生存的“拳头”种子,也有从其他国家引进的植被。基地使用的种子包衣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恶劣环境下种子投射的精准度和成活率。这些种子和技术为库布齐沙漠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沙漠增添更多色彩。

亿利集团库布齐沙漠种质资源库的讲解员王亚丽说,“我们这里研究成功之后,就可以像其他地区推广。在西藏那曲,我们的科研人员在那里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试验,在西藏那曲种植了八种熊猫植物,结束了那里不长树的历史。”

从过去的绿色输入,到如今的种质输出,我市的治沙模式,为世界的沙漠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当人们沉醉于沙漠绿洲带来的神奇体验时,生活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的人们,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探索挖掘沙漠价值和意义。在库布齐沙漠深处,总投资超 800 亿元、总装机规模 1600 万千瓦的世界最大风光发电项目在无边无际的黄沙中铺展开来,接连成片的光伏板肆意的吸引着阳光,将光转化为电传输到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家中。

“沙漠作为自然形成的未开发裸露地形表面,没有任何的阻挡,在这里可以将风光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这里的地形也适合大面积的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的最大化。”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建设项目办主任刘平介绍。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鄂尔多斯人将这里的沙漠改变了模样,逐步构建起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和一二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变沙漠“负资产”为“绿色资产”。从点点苍翠的绿色生态开始,到目前高科技加持下的绿色能源输出。鄂尔多斯市政府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沙漠综合治理治理,形成多渠道投入、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让这里里的沙漠,完成了从一片黄沙到万紫千红的转变。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大文君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